活在同儕的友敵網絡之間:數位世代青少年的美麗與哀愁
Living on the Frenemy Network: The I-generation Adolescent’s Beauty and Sorrow
吳齊殷
Chyi-in Wu
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
Institute of Sociology, Academia Sinica, Taiwan
在過去短短廿多年間,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數位化、網路化重大變革,對當代的青少年來說,這個時代的鮮活脈動,是他們個體賴以成長茁壯的生命土壤,參與社群媒體並建立自己的網路串連管道,徜徉其間,對當代的青少年而言,乃是「日必為之」的行為模式。這一套嶄新的社會互動模式也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,日積月累地形塑當代的青少年成為「數位世代的青少年」。這個階段所學習認知到的事物與經驗,都將成為青少年日後判斷與行為決策的基準,也將對其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心理福祉產生「烙印」式的深刻影響。
本次演講,將以數位世代青少年為對象,闡明數位世代的青少年個人所身處或參與建構的多重友敵網絡關係,如何具體影響其身心健康與心理福祉。演講內容將以新近蒐集完成之「台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」第一年的資料為本,以社會網絡分析的理論觀點,檢視台灣數位世代青少年身心健康與心理福祉發展的外在機制,特別是環繞青少年成長歷程,無法掙脫的友誼網絡結構。
講師簡介
現任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,同時兼任多所大學教授。他擅長社會網絡分析、資訊與社會、社會學方法、青少年發展及家庭社會學等領域,並主編過多本重要刊物,亦曾擔任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等職務。
吳齊殷教授自1996年起,長期投入蒐集青少年各項多波貫時性資料。企圖描繪台灣當代青少年成長的歷程軌跡,並討論結構與個人之間的聯結,尋找於生長脈絡中據以順利成長的關鍵保護因子,更重要的是,找出危機中青少年仍得以表現地比預期更好的重要機制。在理論層次上,研究從「靜態」到「動態」、自「個人」到「家庭系統內外」,討論社會環境中的結構因素對青少年成長所帶來的影響效果與層次。
近年在研究青少年社交行為,亦合併探討正向友誼和負向敵意關係中的行為同質性,將更了解在多重人際關係下的社會性,是如何塑造,強化,維繫,甚至內化應用在發展歷程中,以深入青少年如何在人際關係中,尋求認同,建立個人自主性,以及同儕間的互動模式。
聚焦於對青少年友誼網絡變遷動態歷程的實證分析,藉多層次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,結合微觀層次以行動者出發的社會互動,以及鉅觀層次由行動者與他人各種關係與位置的總和。其核心關懷在於檢視不同成長條件的青少年,如何展現對於發展各異之生命歷程的正向適應與行動。從此出發,建構出青少年在身處並經歷的歷史與社會脈絡、學校環境、和其生命歷程各階段之中所遭逢的機遇與挑戰。